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28.20万件。2021年以来,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这是记者5日从在贵州贵阳举行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上了解到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论坛上介绍,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00余个,其中专门化环境资源法庭8个,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专门审判机构审理,中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据了解,在健全法律适用规范体系方面,最高法制定、修订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等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2件,发布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意见、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意见、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2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题指导性案例45件和典型案例48批457件,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环境资源参考案例350余件,持续加强裁判规则引领。
同时,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协同共治,促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秦岭山脉等重要生态区域法院分别签订司法协作协议,福建等十省区法院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并发表武夷山宣言,携手提升系统保护水平。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融合发挥审判、修复、教育、治理功能。
一个个案例生动呈现人民法院在审判同时助推完善生态修复——在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中,贵州法院创新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责令被告人立缴楠木救治款,避免了因案件上诉、资金筹措而错过救治时机;重庆法院创新修复方式,利用建设的鱼类收容救护中心及时救治被捕受伤长江鲟,并判决行为人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铺设人工鱼巢,有效恢复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提升鱼类繁殖能力……
在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收录4批4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8部环境司法报告,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环境司法制度和成功实践。如云南法院审理的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被联合国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推出七七事变纪念日两项重要活动安排全运会龙舟比赛太刺激了!记者忍不住想感受水上飞驰的快感,结局却让人哭笑不得......凯宾斯基酒店扩大与BTG酒店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提供奢华的酒店服务中缅泰三国协同发力 持续高压打击边境电诈犯罪活动中缅泰三国执法部门近日召开专项会议,就深化跨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成重要共识会议重点部署了对妙瓦底等边境地区的联合执法行动,强调将采取更严厉措施切断电诈犯罪链条三国代表一致同意加强情报共享和执法协作,重点打击盘踞在边境地区的电诈犯罪集团会议决定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完善跨境案件协查流程,提升打击效率据悉,此次行动将重点整治妙瓦底等电诈犯罪高发地区,通过联合巡逻、突击检查等方式,摧毁电诈窝点,切断资金通道三国警方还将开展联合宣传,提高民众防范意识会议指出,跨境电诈犯罪严重危害三国人民财产安全,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三国将继续深化执法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完整议程公布,聚焦品牌战略与内容|出海大会2025